COMPANY NEWS

公司新聞

當前位置:首頁公司新聞針灸始于春秋戰國時期

針灸始于春秋戰國時期

更新時間:2016-03-28點擊次數:1359
針灸始于春秋戰國時期,宋代以前只有文字敘述或圖形表示,而且錯訛較多。北宋天圣五年(1027)前后,東京翰林醫官王惟一,經過反復研究,集針灸、鑄造、雕塑之精華,終于由他設計、監制而鑄造了中國和世界上zui早的兩具針灸銅人。這兩具銅人,—具放在翰林醫官院,一具放在大相國寺。
針灸銅人身高178厘米,重250余公斤,為男性半裸立像,造型逼真,結構精巧,全身鑄有經絡和針孔穴位354個。銅人四肢內有木刻骨骼,體腔內有木制臟腑,可分可合。銅人經涂蠟穿衣,內注清水,即成為教學和考試的模型,受試者如能準確地找到穴位,則針入水出,稍有偏差針就不能刺入,這是世界醫學*zui早的醫學教學模型和人體解剖模型,在鑄造藝術*也占有重要地位。宋以后各代均將其視為國寶,稱為“天圣銅人”。天圣銅人在開封陳列了整整100年,北宋亡后,幾經滄桑,一具據說至明正統年間被毀,一具據說于北宋亡時被相國寺僧人藏匿,至今仍埋在開封地下。
歷代仿宋天圣銅人而鑄的,明代有“正統銅人”、“嘉靖銅人”,清代有“光緒銅人”。1987年,全國中醫、美術、考古等各界專家齊集開封,終于將失傳的天圣銅人再造出來了!而且仍然存放在大相國寺。你若到大相國寺拜佛的時候,千萬可別忘了去看天圣銅人??! 
服務熱線 021-66610708
Copyright © 2025 上海亨隆科教設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備案號:滬ICP備09039376號-4    
欧美精品免费看